也因為能夠彈性自由的分配學習時間以及不受地點限制的特性,越來越多人傾向於購買線上課程。

最後我想對黃綺琳導演說聲謝謝,謝謝你透過《填詞L》給了我一點勇氣去成為某種L。不過可能她們仍在默默做填詞L,只是劇情沒有交待吧。

保利协鑫去年扭亏为盈净赚40亿

阿詩的回答是「我沒努力」,明明知道自己比誰都更努力,比誰都更執著,但那時候的阿詩仍未能接受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,仍在欺騙自己不是不適合,只是懶而己。我想,這正是夢想一個好難調和的地方,有時將夢想捉得太緊反而會違背自己初衷,在電影中阿詩明明不太懂國語,也要勉強自己填,正是這種矛盾的體現。可以看到,這時的阿詩依然無放棄做填詞人,不過她將夢想縮小了,就算做不了職業填詞人,我都可以做小小的填詞人吧。後記:職業作為一種夢想 在結尾中,阿詩回復了那種純然享受填詞的狀態,大家仍否記得在故事前期,魯Sir問了阿詩為何想成為填詞人?阿詩一開始的回答是「因為這是我最擅長的事」。我自己認同自己是沒有用的,那只是在自爽而已,要填詞界都承認自己才有用。

眾所周知,填詞L是改篇自導演的真人真事,她都自資200多萬拍電影,我們大可想像一個情況是導演自資出碟。黃綺琳導演的台詞寫得相當通俗,沒有什麼電影式金句,角色的對白都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會用的話語,配給鍾雪的演技,整部電影都顯得相當生動。算一算,已經很多年沒有香港本土年輕女演員登上影后寶座了。

但幸好,在港片小陽春之下,條件優越的她陸續有演出機會。後來,余香凝雖仍有拍片,但那明星/演員光芒已不復見。但奈何,港片低迷,一個新晉女演員的演出機會很有限。不可不提的,是她從《骨妹》起就被發掘出某種硬朗堅強,成了她的獨特氣質。
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靠著高佻身材、清麗面孔及爽直氣質,余香凝仍然亮眼。

保利协鑫去年扭亏为盈净赚40亿

《骨妹》中靈靈這個角色當然非常討好,但首次擔正的她有種淡定自信,演活了那種「我好像不在乎你,但其實深愛你」「你幸福就好了,痛苦我來承擔」的情感。但說到底,《緣路山旮旯》雖有它清新可喜的地方,但骨子裡,電影跟數十年來的港式(輕)喜劇相似,充斥小男人趣味。港片一向陽盛陰衰,無論是大小製作都是男性角色主導。大概是為了刻劃一段跟院宿的無依老人(姜大偉)的類似父女的關係,片中的記者一角設定是個女人。

後來,在其他電影(包括《非同凡響》及《七人樂隊》)中,余香凝仍然漂亮,也仍然有某種吸引人視線的氣質,但已沒有《骨妹》的光芒乍現。一個初挑大樑的新人,演一個女同志、大家姐,外剛內柔,硬朗又深情,關鍵時刻為了所愛的人自我犧牲。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已累積一定經驗的她,演出很自信很放,人物塑造比起《緣路山旮旯》要強。
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而且,今年她的對手較弱,可說是時勢造英雄。

保利协鑫去年扭亏为盈净赚40亿

換了在三十年前,余香凝應該馬上走紅。這位咩姐嚴格來說仍是男人的(性)幻想產物,人物層次當然有限。

過去多年,影后有時是資深女星,如惠英紅、毛舜筠、鄭秀文,更多時候是內地女星,如周冬雨、劉雁瑟、曾美慧孜、春夏。余香凝,一個有點老派的典雅名字,卻有個硬淨的現代女性形象。而且,有模特兒身材的她很擔得起九十年代的時尚風格:濃妝、黑超、牛仔褸、長曲髮,在她身上都如此好看。去年,她憑《緣路山旮旯》再獲提名,我當然很開心。這在今日港片,是異常難得。但無論如何,她是個值得掌聲的新晉女演員。

這次,余香凝遇到《白日之下》。她在《骨妹》中的演出仍有幼嫩之處,但無論是作為演員或明星,她顯露優厚潛質。

對手廖子妤也演得出色,兩人互動也甚有默契。《逆流大叔》中的她,雖不至於是花瓶,不至於是行行企企,但戲份之少,光芒之弱,令喜歡余香凝的我非常失望。

那不只是演技,還有明星光芒。坦白說,她在《白日之下》的演出仍有粗疏之處。

我開始想,她遇上《骨妹》的徐欣羨,一個鍾情女性/女同志題材的年輕女導演,也許只是可一不可再的幸運。希望她更上層樓,也期待港片其他具潛質的女演員,如廖子妤、王丹妮、梁雍婷及蔡思韵(我特別為她著緊),繼續有機會發光。文:李展鵬 余香凝封后,我翻查資料,非常驚訝地發現,上一個香港年輕女星當上影后,竟是足足二十年前憑《忘不了》得獎的張柏芝。余香凝演這個行事獨立,為跑新聞衝鋒陷陣的年輕女記者,型格上已具說服力。

這是運氣問題(遇不上好角色),也是工業面(港片的低迷)與性別角色的問題(女星在港片總是吃虧)。但說到演技發揮,仍是非常有限。

女人的問題,女人的故事,是要靠邊站的。雖然非常漂亮,但她不用演柔弱的、嬌滴滴的女生。

我甚至認為,靈靈是香港電影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女同志角色。上一個香港年輕影后,竟是足足二十年前的張柏芝。

雖然這個電影頒獎禮沒什麼公信力可言,但作為她演藝路上首個獎項,我仍為她喝采。香港有個余香凝,是值得我們珍惜與疼愛。她每次出場,都令我目不轉睛。一個粗聲粗氣、常常一臉不在乎的女同志,卻又暗藏著sex appeal。

兩人的對手戲,令人覺得任何男人在她們之間都注定是多餘的《逆流大叔》中的她,雖不至於是花瓶,不至於是行行企企,但戲份之少,光芒之弱,令喜歡余香凝的我非常失望。

這在今日港片,是異常難得。但說到底,《緣路山旮旯》雖有它清新可喜的地方,但骨子裡,電影跟數十年來的港式(輕)喜劇相似,充斥小男人趣味。

港片一向陽盛陰衰,無論是大小製作都是男性角色主導。已累積一定經驗的她,演出很自信很放,人物塑造比起《緣路山旮旯》要強。